消费电子进入“国补”时刻,小市值高热度股曝光(名单)
-
春节前,消费电子行业迎来了密集利好。
一方面,手机、平板、智能手表(手环)3类数码产品首次被纳入国补范围,各地补贴于1月20日相继落地。具体规则为:对于单件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产品,按照产品最终销售价格的15%给予补贴,每名消费者每类产品可补贴1件,每件补贴不超过500元。
另一方面,AI终端创新带来的长期成长性,将助推消费电子行业进入新的成长周期。信达证券认为,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展迅速,消费电子企业或迎第二增长引擎;另外,AI智能眼镜等新兴产品的出现,也将为光学光电子行业带来新的市场空间。
面对接踵而至的利好,消费电子产业链在2025年将如何演绎?
红利与挑战并存
自2025年1月20日起实施的全国性智能手机补贴政策,已经成为近期消费电子市场的最大热点。补贴政策在短期内显著拉动了消费需求,尤其是售价3000元-5000元区间的中高端机型表现尤为突出。据中国电子企业协会统计,截至1月22日10点,在已上线国补的省市中,手机产品销量环比增长了200%。
站在产业链角度看,补贴政策加速了消费者的换机周期,尤其是在中高端机型中表现尤为明显。
短期来看,在国补的刺激下,消费电子行业的出货量有望迎来一波爆发。Counterpoint副总监Ethan Qi预计,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的手机出货量将达到7500万部至8000万部,同比增长超过10%,实际销量可能突破8000万台。”
据央视新闻报道,中国信通院政策与经济研究所工程师金晓庆也认为,相比于汽车、家电,消费电子进“国补”,至少产生两方面不一样的影响:一是消费电子的可选消费属性更强,在相同“国补”力度的情况下,消费电子的拉动效应更加显著,预计将拉动消费电子销售额增长3000亿元以上。
不过站在长期角度看,消费电子产业链也面临挑战。尽管补贴政策在短期内表现亮眼,推动了库存周转并为新品上市腾出空间,但短期红利对市场格局的长期影响仍存疑。据Ethan Qi预测,2025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全年出货量预计仅增长约3%,达到2.84亿部。
他指出:“从长期来看,市场的增长仍将依赖消费者需求、技术创新和品牌策略的驱动。”智能手机厂商只有抓住政策红利期,优化战略布局,加速技术创新,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,挖掘新的增长机会。
低市值高热度的消费电子概念股曝光
站在资本市场角度,消费电子开年以来表现也十分亮眼。
继2024年大涨近19%后,2025年以来电子指数继续领涨,下属的元件指数涨逾3%,其他电子指数、消费电子指数等在各大行业中涨幅居前。
面对行情变化,一批市值较低、换手率较高的消费电子概念股展现出了较大弹性。其中,市值低于50亿元、1月以来日均换手率超5%(截至1月21日)的消费电子股票合计有13只。